国际权威赛事杀出黑马
中国团队的“新形态乐器”

以鼓励音乐科技创新为目的,由MIDI协会、NAMM(全球最大乐器展),和Music Hackspace(全球声音艺术社区)共同举办,并由MIDI协会负责推广的MIDI创新奖(MIDI Innovation Awards),便成了目前音乐科技领域最具权威和专业性的赛事。
2022年度的MIDI创新奖,吸引了全球的能工巧匠,包括个人开发者、企业、艺术家们的踊跃参与,最终有超过100个作品经过主办方的筛选,被分配到5个类别中,争夺决赛的名额。
出人意料的是,一个来自中国的团队,击败了众多早已享誉世界的品牌,进入到竞争最激烈的“商业硬件组”决赛名单。
这个团队,便是锣钹科技。他们的参赛作品,是新形态乐器——R1真采样电吹管。
难如登天
全球观众和评委的双重考验

再比如“非商业硬件组”,有人把毛衣做成了可以浮空演奏、变形演奏的键盘:
回到“商业硬件组”,R1真采样电吹管更是面临着最激烈的“32选3”。它的对手包括早已成为音乐科技创新代名词的,英国厂商Roli选送的多维度音乐键盘:

被MIDI化的智能小提琴:
在5月1号-14号期间,锣钹科技的R1就是和这样一群各具特色的参赛作品一起,接受全球音乐爱好者们的投票。每个人需在喜欢的品类里选出3个作品,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决赛选手,且只可以投票一次。
根据主办方的统计,最终共有超过6600名各界人士投票。然而获得路人的喜爱只是一半,最终评选还有另一半的权重交给专业评委们定夺。
也就是说,本次比赛在专业意见和大众意见之间尽可能做到了平衡,足以反映当前全球音乐爱好者对音乐科技创新的期待。
在这个背景下,即便国内的“萝卜丝”们因为赛事网站的网络优化问题而无法为R1投票,R1依然获得了海外华人音乐爱好者、海外电子吹奏社群,以及评委们的支持,成功晋级。
凭什么晋级
因为,业界急需“这束光”
再看交互和拓展,R1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合格乐器,又能通过无线或有线连接,去演奏外部的数字音源。这在MIDI市场相对成熟的欧美地区颇有魅力。
谈到商业可行性,R1不仅有着诸多配件开发的可能,也在教育、疗养领域有着相当的潜力,是极少数能在此项加分的作品之一。
“上海连续两个月的疫情封控让很多工作变得难上加难,这次有幸晋级决赛是对团队和海内外‘萝卜丝’们的巨大鼓励”,锣钹科技的海外业务负责人Taiko庄表示。
“接下来能否获得15进3的最终奖项,已经没那么重要,因为我们已经在客观上打破了西方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垄断、击败了敬佩的强敌、站在了创新的世界前沿。”
“当然,我们依然会尽全力准备28号半夜1点的最终决赛——赢了不骄傲,没赢不可惜!”
让数字艺术走进千家万户
锣钹科技,刚刚开始
R1真采样电吹管便是一次精彩的实践。通过数字硬件+APP的交互,提供互动教程、曲目练习、作品分享、付费订阅增值服务等体验,让人们在家也可以无师自通。一个锣钹打造的音乐生态已经有了雏形。
根据市场反馈和评估,未来锣钹科技将继续为银发群体服务,并逐步推出新的硬件产品,向儿童、白领等群体进发,最终让玩音乐成为一件国民活动,让数字艺术走进千家万户。